炮艇作为重要的空中作战单位,其搭载方式直接影响舰队战斗力的发挥。炮艇需要通过载机型舰船或航母的特定模块进行搭载,不同类型的舰船对炮艇的搭载数量和类型有明确限制。载机型舰船如721载货型、太阳鲸级航母等,通常配备专用机库模块,玩家需在蓝图研究中解锁对应模块并完成生产线建造后才能实现炮艇部署。搭载前需确认炮艇类型与舰船模块的兼容性,例如蜂巢守卫者等护航艇需匹配重型飞机标识的载具。
炮艇搭载的核心逻辑基于舰船指挥值分配与编队策略。每艘载具的指挥值上限决定了可搭载的炮艇数量,例如部分巡洋舰仅能携带1-2个护航艇编队,而航母类舰船通过专项模块可搭载6-8组空中单位。实际作战中建议采用混合编队模式,将载机舰船与防空型战舰组合,前者提供空中火力支援,后者负责拦截敌方战机。需注意炮艇的巡航速度与母舰存在差异,曲率航行时需通过增援功能同步移动,避免出现战斗脱节。
技术强化是提升炮艇作战效能的关键环节。在蓝图研究系统中,优先升级载机模块的搭载效率、出击速度和维护能力三项属性,这三项直接影响炮艇的战场存活率和输出频率。对于炮艇本身,应重点强化对中型舰伤害、命中率及冷却缩减技术点,使其能有效针对驱逐舰和巡洋舰。部分特殊炮艇如砂龙级还需单独强化攻城属性,以适应不同战斗场景的需求。
实战中炮艇部署需遵循战场动态调整原则。当敌方舰队以小型舰为主时,应减少炮艇比例并增加防空护航艇;面对战列巡洋舰等大型目标时,则需配置高对舰伤害的刺鳐等炮艇编队。炮艇在交战后会进入独立作战状态,母舰若撤退将导致炮艇强制返航,因此载机舰船应保持在中后排安全位置。通过前哨站建立临时维修点,可显著延长炮艇的持续作战时间。
资源管理是维持炮艇作战体系的保障。每支炮艇编队需要消耗晶体和重氢资源进行维护,建议在基地保留至少20%的仓储容量作为应急储备。工程舰与运输舰混编采集时,可携带维修无人机模块为受损炮艇提供战场支援。在长期拉锯战中,合理规划前哨站与采矿平台的布局,能够确保炮艇编队获得稳定的资源补给线。